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崇祯七年 >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九零 教训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九零 教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地图最下边的位置,有一座大城,赫然写着大同镇的字样。

而在紧挨着山脉的那一片东西走向的堡寨群的中间位置,则是能看到镇羌堡,镇河堡这些名字。

这座山脉,便是大青山。

这张地图,乃是大同镇的边域防备图,上面的山脉便是大青山,而南边那些一连串的堡寨,便是山脉南侧的防御城堡。董策的磐石堡,镇边堡,镇河堡,镇羌堡等等,莫不是属于其中范畴。

大明朝边镇的防御体系的构造取决于中原和塞外天然的分割地形。在北地和塞外之间,基本上以连绵的群山居多,在群山绵延之中,大明朝耗费巨资修建了长城,长城之上烽火台墩堡无数,这是一道防线。而在这山脉之中,由于河流穿山而过或者是干涸的河谷的存在等等原因,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可以通行的孔道。尤其是北地严寒,一到冬天,河流封冻,这些孔道更是畅通无阻。

这样的孔道当然不算多,但是也绝对不少,大明朝基本上在这些孔道,依托地形,都修建了关堡。这些关堡,便是一个个的要隘关口。无论是当年的蒙古,后来的鞑靼瓦剌,现在的察哈尔,亦或是辽东的建奴,想要南下中原,基本上都是要从这些关口经过。

而在山脉的南边,才是一个个的边堡,边堡的外围,则是火路墩。

有的没有山脉,一片空旷的所在,火路墩则是往外延伸的格外远一些。

九边重镇,大体如是,而大同镇,宣府镇,蓟镇三镇,由于北边儿都是倚靠着大片大片绵延的东西走向山脉,这一特点就更是明显。

如此完善的防御体系,有内有外,有天险可依托,敌人欲要破关,唯有用人命强顶而已。更有重兵屯于后,随时可以大举前来增援,有丰富的物资从后方源源不断运过来。如此鏖战之下,最后撑不住的肯定是进攻方。

如此防备,可说是固若金汤。

但是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城防,总也要靠人去做,去执行。而到了大明朝末年,武备废弛之极,那些关口的守军,一个赛一个的废物。有的见了敌人,便是一哄而散,有的略作抵抗,也是被一攻而下,甚至连狼烟都不知道点燃。这年头,建奴入寇,前所未有的容易。这张地图,是董策从刘若宰那里借来的,若不然以他的身份地位,是还没资格接触这个的。注意,是借,看完了是要还回去的。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军事地图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更是如此。丢失地图或是泄露,都是重罪。

%77%77%77%2e%64%75%30%30%2e%63%6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