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财色无疆 > 五百六十五章 这个人这条命

五百六十五章 这个人这条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感觉怎么样?想要在这边发展,要努力学习俄语了……”贝拉走后,陈鸿涛简略和林恩介绍了一番收购苏联国营银行的想法,以及这边的一些情况。

陈鸿涛大体隐晦将利害关系说明之后,林恩并没有忙着开口,而是陷入了思索。

“老板,以后世纪银行在苏联这边,同盛繁商贸集团要维持着什么样的关系?”好长时间,林恩才对陈鸿涛问道。

“世纪银行和盛繁商贸的关系,必须划分清楚,不过需要什么帮助,你倒是可以找萧曼瑶,他在苏联这边的军政体系中,有着一定的人脉经营。”陈鸿涛起身给出了林恩答复。

看陈鸿涛并没有特别安排的意思,林恩的心中不由有些忐忑,比起刚接手世纪银行之时,在苏联开荒显然更加让林恩没有底,最重要的是他有些不太清楚自己这位可怕的老板,到底抱有什么样的想法。

尽管林恩不太懂俄语,但是从刚刚萧曼瑶和陈鸿涛说话时的神态,以及陈鸿涛简略的介绍,林恩却能够感受到,自己这位老板与萧曼瑶之间存在的问题。

跟着陈鸿涛穿鞋出了门,林恩在他的示意之下,直接被保镖送回了帕洛司宾馆。

世纪银行50名银行中层管理人员,都被安排在了帕洛司宾馆,林恩在那边住下,显然要比在萧曼瑶这边方便。

“来一趟苏联,我们也出去走走。不用让那些人跟着了。”陈鸿涛对一直等在别墅门口的杨韵寒道。

跟着陈鸿涛步行出了别墅群,杨韵寒始终都没有说话。

萧曼瑶运作的盛繁开发区,虽在哈巴罗夫斯克市郊,但却规划的很好,不但有大型商场,就连交通也很是方便,旁边甚至有经济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好几所高校。更是市里一些富人的居住区。

晴朗的天气之中,走在柏油路面上,时而能够看到街上行走的苏联美女。

栗色或黄色的头发。透着魔幻般的诱惑,一双蓝色的大眼睛,深邃得像一湖清水。她们走在街上,飘逸的倩影,一路风姿绰约,就像在跳韵律操,让人心神荡漾。

苏联的姑娘,高挑、挺拔、苗条,像水杉一样,臀部很短,叉开的腿很长,套上一截皮短裙。穿上一双短皮靴,双脚交叉踩在一条直线上,目不斜视,长发飘飘,美丽而高傲。

肌肤白里透红的苏联美女。是广袤苏联大地上最亮丽的风景,不经意间就会屡屡惊艳得陈鸿涛不能自拔。

“这里可真是不错!”陈鸿涛头也没回,一脸赞叹对身后的杨韵寒道。

巴罗夫斯克市是远东最大的绿化城市之一,公园、街心公园和林荫式公园占地面积达800多万平方米,在市郊更是有占地数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其中甚至有保存完好的大片原始森林。

闻着清新的空气。再看到满眼的绿意、闲静,杨韵寒有些不确定陈鸿涛是赞叹这郊区的环境,还是大学园区集中地的苏联美女。

不过好在杨韵寒不用说话,她在陈鸿涛身边,向来都是以哑巴形象示人的。

这时女保镖杨韵寒不知道的是,一脸懒散在宽阔街道浏览风景的陈鸿涛,也是思绪万千。

对于明珠世纪银行开阔苏联业务的原因,陈鸿涛并没有向林恩说起,也难怪林恩心里会没有底。

戈尔巴乔夫上台足足有了一年的时间,解放个人权利自由的思想在涌动,苏联知识分子的观点,日益转向资本主义,萧曼瑶并没有感受错,就是这样一个在80年还达到美国国力55%的超级大国,现在却涌动着一股极为澎湃可怕的暗潮。

就在前两年,苏联还非常的富裕,几乎是每四个家庭,就拥有一辆轿车的工业强国,但是两三年的时间,国内的经济状况,就开始有了明显的下降。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利用美元体制的绝对优势地位,在大肆发行美元的同时,又提高利率制造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打压了原本高涨的石油、原材料价格,让欣欣向荣的原材料大国苏联,很快就陷入了出口却赚不到钱的窘迫境地,间接导致进口出现支付困难,也就等于对外贸易陷入了要么减少,要么靠高息借贷来维持的两难境地。

此时的苏联,已经开始从对外贸易减少,向高息借贷状态过渡,但不管是做哪一方面的选择,在陈鸿涛看来,其结果必然都是悲剧性的。

对外贸易减少,就会伴随国民经济快速陷入大萧条,高息借贷更是会落入美国的高利贷陷阱,在苏联经济大萧条的过程中,美国却极大的降低了采购世界实体商品的成本。

虽然很多问题现在才刚刚开始,没有完全浮上台面,但是陈鸿涛此番来苏联之前,却受到了一些资本大家族的格外关注。

从众多家族对陈鸿涛此次苏联之行的异样重视来看,陈鸿涛已经是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这时虽然表面上是明珠控股先走一步,但是对于往后西方资本疯狂涌入苏联,陈鸿涛却有了一定的预期。

对于苏联往后几年有可能会出现的大动荡,陈鸿涛并没有对林恩和萧曼瑶提起,现在就暴露真实想法和意图,还是太早了一点儿,他也只是在暗暗的观察,看看势态究竟会被人推动到哪一步。

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各大家族赞成了美油储计划,美国那边的情况,基本上已经平定了下来,希夫家族虽然始终是一根鱼刺如噎在喉,不过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闹出大风波的情况下,却也不是将这根刺彻底拔出的最好时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