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鼎宋 > 第八十四章 书院方起问道一

第八十四章 书院方起问道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份卷子让人触目惊心,却与墨点无关,而是一个个“杀”、“荡”、“绝”之类的字眼,这正是唐玮的策文。◎文學館 ww。xguan。o◎

“这样可不行……”

再大略看了其他人的策文,王冲坐不住了,收起卷子,牵出小毛驴大圣,顶着烈ri,片刻功夫就到了海棠渡。

“二郎!”

“大掌柜!”

“学长!”

“小王夫子!”

“小先生!”

见得王冲现身,海棠渡里招呼不断,称呼虽不同,却都是一般的热情和亲切。

此时的海棠渡,再不像过去那般荒凉,这三个月里的变化,过去三十年都及不上。

移栽得错落有致的海棠树围起了新的潘园,透过缀满海棠果的树木,能看到片片花圃,那绚丽缤纷的正是芙蓉怒绽。

潘园东面的道观自不用提,与青羊观、龙兴观、玉局观这样的大观自不能比,却也是香火繁茂。通往道观的小树林,也就是当初王冲与李银月野战的那片荒地,也建起了卖香烛、法器、神仙像等喜丧品和吉利物的铺子,这些铺子的租金自然就归了王冲。

说到租金,快活林现在也要给林继盛交租金了。有了好汉酒,有了便宜的饭菜,还有偌大林荫地纳凉,快活林现在一ri收成好几十贯。三掌柜李十八乐得合不拢嘴,忙得停不下腿,以前他开的茶铺,一月能有几贯收成就不错了。

烧香祈福的,喝酒纳凉的,多是贩夫走卒,但海棠渡热闹起来,靠的不只是他们。

王冲沿着官道拐向南面。上了一条近三丈宽的三合土路。路两侧已建起好几家商铺,都是卖笔墨纸砚和书籍的小店,甚至还有儒衫纱帽店和字画店,“文化一条街”正初见雏形,这自是被南面百步远的书院带动的。

看着这些铺子,王冲的成就感就如收银机的叮当声一样,一节节攀升。这些铺子都得给他交租金,现在已是坐地收钱了啊。

两株老槐树充当院门,人高的竹篱笆爬满藤蔓。编织成寒酸的院墙,这就是“十里渡书院”。

王冲不是没钱把门墙修得气派些,可不仅是王彦中,甚至许光凝都建议,不要把书院建得太光鲜。从大处说。这是要诚俭向学,从小处说,朝廷一力兴学,兴的是官学而不是私学。私学虽非朝廷的忌讳,但学术之禁,终究让私学有些敏感,还是不要太招摇的好。

因此不仅书院门墙简陋。连名字都是土得掉渣,就叫“十里渡书院”,这名字放到王冲上一世里,就如“bei jing海淀黄庄大学”一样。让人晒然一笑,无心深究。

书院正门一侧有一个祠阁,供奉着孔圣,祠阁左右的长匾上分别写着“学门广开无贵贱”、“君子求索诚为阶”。横匾是“步步而行”四字。唯恐这幅楹联写得太雅,某些憨货看不明白。在祠阁对面还立了一块大石,刻着“下马”两个大字,用红漆涂得醒目无比。

不止是下马,驴也得下,这规矩可不是王冲立起的,学校书院都是如此。因此即便身为十里渡书院名义上的学长,实质上的主人,王冲也乖乖地下了驴子。

进门是一片不小的广场,中心正是已雕琢完工的顾丰石像。老实说立起顾丰像并不是十分恰当。毕竟这个顾八尺,不仅学名不彰,在华阳县学里的斑斑劣迹也很为人诟病,唯其一死颇为壮烈,在公众心目中也算有些担当。

王冲却执意要立起顾丰像,对他来说,这座书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顾丰所建。父亲王彦中教他融入这个时代,顾丰却又以死提醒他,这个时代,还有人坚持本心,不愿随波逐流。而这些人,正是被他王冲这只小蝴蝶扇起的微风带得偏离了历史轨迹。顾丰就是一个,他已经死了,活着的人,他得负起责任。

所以,顾丰身上就凝聚着王冲的自我审视,立起顾丰像,也是立起了王冲自己的心像。

顾丰身后的石壁是已镌刻好的许光凝题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门面,可王冲却很不喜欢,一眼都懒得看,举步进了校舍。

十里渡书院现在有两堂一学,两堂是经义堂和治事堂,一学是蒙学,也就是把王彦中以前的私塾搬了过来。蒙学没什么说的,分堂教学却引发了一场争论,最后还是王冲用账本上鲜红的亏欠数字打赢了这一仗,说服几位山长和海棠社的骨干,将治事堂办成主修功利之术的场所。自然,学费不菲,王冲的设想就是靠治事堂赚钱来养书院。

养书院不是没有其他法子,比如说将书院外的那些土地也划入书院,用租金来养,或者另买一些田地,用田租来养。可这不仅是割王冲的肉,还不符合王冲对书院的期望。

此时王冲还未想得太远,只是以华阳县学为前车之鉴,希望书院能有自己的生命,不因人而废,不因地而亡。没了人,没了地,只要有牌子在,依旧能延续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