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食王传 > 第四八七章 破局的关键

第四八七章 破局的关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四八七章 破局的关键

听到这里,王况就大致的明白了,和魏小五他们传回来的消息差不多,如今的房州境内,到处都在传言说王冼顶多干过一任,攒够了地方的资历,就会回到长安去,而王冼一回到长安,这没了建安侯的支持,房州的修路工程能不能坚持到底还是两说,因此这些役夫才会有了磨洋工的想法,这从一路上修的路都故意的将路中间留出一溜不去翻整就看得出来。

老路经过多年的人走车压,已经是非常的坚实,就是连续下个几场暴雨也不会有事,除非一连下上几个月,才有可能将老路面给冲垮了,新路就不一样,哪怕是用了再重的石墩夯实了,但实的却只是表面一层,越是往下就越松散,只有经过经年累月的人踏车碾,路面才会一点点的坚实起来,而等到路面被压得不平后,养护人员及时的将其填平了,如此的反复下来,这路就会越来越结实,越是人流车流密集的路面越是如此,因此但凡是那些要道,那些有了几十上百年岁月的主干道上,有了及时的养护,那路面就结实得跟铁板一样。

但眼前的这一条路,很明显只是在老路的基础上拓宽,而且连一些坡都没铲平,就是怕将来万一这路不修了,新路没成,反而破坏了老路,干脆就将老路保留着,一些弯道也不改直,这样将来就是新拓宽的路面垮了,至少还能保得住老路。

“怎么可能呢?朝廷已经发文说王三郎要在房陵呆好几年,怎么可能会改呢?”黄大犹自在那里和那汉子争辩,王冼可算是他一直护卫着长大的,在他的心里,王冼的地位并不会比丑丑的重要性低了多少去,更何况现在丑丑可是跟在王冼身边的,可以说,房陵如果成功,那么王冼有功劳,丑丑跟着也能沾点光,以后要是也学王冼一样走上科举之路,这能为他加不少的分。

“两位郎君怕是不懂建安侯罢?建安侯如今说的话,朝廷多半都会同意的,为什么呢?因为朝廷亏欠建安侯太多了,本来么,不说别的,就光一个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这一点,就是封个国公也不为过,但现在还只是个郡侯,所以说朝廷亏欠了建安侯的。您还不知道罢?这眼下建州马上就要升格到望州了,这时候如果把王县丞调到建州去,凭空就能升了一品三级,然后再回长安,入了翰林院,从此就平步青云了,还会在房陵一呆几年?”那汉子有点恨铁不成钢的道,仿佛他比王况和黄大还了解王况似的。

果然是有人兴风作浪,翰林院也不过才刚成立一年,是个新事物,就连长安城里的民众,许多人都不知道翰林院的存在,而知道的人里,又有许多人不知道翰林院是干嘛用的,不知道今后的相公,都必须有翰林出身。但是远在近千里地的房陵,就连役夫都知道了翰林院的存在,这要不是有人在背后搞鬼,谁信呢。

而且这后面说风凉话的人用心也是有点险恶,不说王况功劳够大,而是说朝廷亏欠了王况的,这算什么?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愿意给你,那就是你的,如果皇帝想要,你的也是他的,在制度上就不存在朝廷亏欠谁的问题,当然私底下,作为皇帝会有那种感觉,但却不会拿到明面上来说。

换句话来说,只有皇帝才有资格才能说朝廷亏欠谁的,其他人都没资格说这个话,现在民间这话流传了起来,不知道的,还会以为是王况在私底下的抱怨呢,要是传到皇帝的耳中,传到朝中大佬们的耳中去,最大的嫌疑对象,就是王况兄弟。…。

幸好,王况也不是站着挨揍不还手的傻子,几年前,他就已经对这种传言有了准备,也幸好现在的皇帝是李老二,李老二向来都不是耳根子软的家伙,他对一个人的印象,几乎不会受到流言的影响,如果换成现在是李治这个软耳根的家伙当政的话,恐怕这些流言一传到长安,王况就会陷入被动局面中去。

一个人,不能没有缺点,没有缺点的人,其心必大,所以,王况这几年在金钱的利益上是不再像以前一样,随随便便的就将巨大利益拱手让给朝廷,你要我的法子可以,拿钱来。就比如说更衣室这一项,内府就一次性的支付给了王况十万贯的“专利费”。当然了,王况也不至于狮子大开口,内府从中也是赚了不少的。

而像是皇庄里的试验,所有的成本都由内府和民部一起出,但是最后产出的良种收益,王况要收三成,可别小看三成,以后每一种物种的改良成功,都会另僻地方大量的繁殖,初步算起来,想要让全大唐都有新作物和新家畜替代了原来的品种,最起码需要保证一个基数,每个县都至少要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才能快速的推广开来,全大唐人口一千多万,二百多万户,这个需求就是个庞大的数字,就说稻谷和小麦,按每户平均有二十亩永业田算,只是一成就是四百多万亩,一亩地三斤种子,那就是一百多万石,光是稻谷和小麦的种子收益,就足够大唐任何一个家族眼红的了,还不说有其他的许多正在进行的改良品种。

所以,王况给朝廷上下的印象就是一个贪钱的人,而且是只贪大钱,不贪小钱,贪得又是名正言顺,所有的钱来路都是非常的明确,别人也只能光羡慕的份,没半滴的把柄可以被人拿来说事。除此而外,王况从来没有在爵位和官位上和朝廷斤斤计较,唯一计较过的,就是当初帮王冼谋了个房陵*县(灰雀想竖中指了,连个陵*县也属于和8谐对象!)丞的位置,而且这还不是王况主动提的,是皇帝征求王况的意见后,王况才要求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