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重生关云长 > 第315章 西凉人事安排

第315章 西凉人事安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关羽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他个人的努力自然分不开但也多赖于手下的这批人才,譬如张辽、陈宫、高顺、李严、周仓等,如果没有这么一批人肯为他卖命,关羽很难这么快崛起,能在众诸侯中脱颖而出人才是个关键,当然这么多人才能够发挥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关羽正确的用人观,关羽真正的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量才所用、唯才是举,将有用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便能充分发挥作用,反之则不仅耽误人才还要贻误事业,所以人才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考量一个决策者尤其是一个领导者素质高下的标准,在熟悉的军事领域用人选人关羽还是相当准确的,毕竟这是他熟悉的领域,他知道什么样的将领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之上,不过对于这不甚了解的政务和经济领域,他确实知之有限。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胜任这样的重任,既忠于自己又懂得发展经济振兴西凉,关羽反复琢磨着对手下这些人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过滤,他还征求一些人的意见尤其是马腾等人,马腾作为这么多年有着军旅生涯的军阀,在这方面也有着不少经验,他也是同样熟悉西凉事务的老人,对于这个地方十分了解,关羽邀请马腾边喝酒边聊一些西凉的人和事,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目的,什么目的呢?那就是想通过马腾挖掘一下西凉本地的人才,也就是挖掘一下本土的草根人才,这也属于一种提拔人才的形式,当然这也属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关羽不想有能力的人才埋没人间,他也想寻找到一些草根人才也希望这样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结呢?这也许跟关羽的出身有关系因为他曾经也是一个草根甚至连草根都不如的屌丝,曾经的他也是一贫如洗过着艰苦的日子,能有今日实属不易。作为布衣出身之人他深知出头太不容易了,所以现在的他极力推进这种人才成长机制目的只有一个让那些怀才不遇之人能有出头之日,让那些布衣之人能有机会晋级。

不过通过与马腾攀谈,关羽的这一目的并未达到。现在的他急需文官来打理西凉,不过作为武将云集的西凉对于文官还是短板,这也是西凉目前急缺的,所以关羽在这里并未找到合适的人选,既然本土没有产生的人才就只能从自己的阵营中来选拨了,关羽经过认真琢磨再三考虑决定让这三人来担当此重任,哪三人呢?一是毒士贾诩;二是大将张辽;三是结拜兄弟张既;四是也是关羽后来附加的人选杨秋;这四人都是关羽经过几番思考反复推敲最终确定的。

为什么最终敲定这四个人呢?这有关羽的考量,先说毒士贾诩吧,贾诩这次被关羽留在了西凉,贾诩那不是一般的人物可以称得上算无遗策足智多谋啊!曾经为曹操屡献奇计。贾诩善于出毒计妙计,就是说他的计策十分的毒辣这在三国甚至历史上都十分的有名,因此他也被贯以“毒士”的称号,虽然计策毒辣但贾诩对于一些人和事看的还是十分透彻的,他同样也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善于角色的转变,姑且说他混的明白吧,很多时候他喜欢明哲保身,正因为如此他的寿禄也是众谋士中最长久的,但不管怎么说贾诩是个人才而且是大有可为可塑的人才。

为什么要选择贾诩留在西凉呢?这也有关羽深刻的考量,一来贾诩是西凉人出生在西凉,对于西凉的风土人情和事务比较熟悉。因为是本地人熟悉本地事务,做起事来自然得心应手,容易开展工作;二是贾诩作为一个谋士头脑灵活、谋略过人,不但善于出谋划策,而且他主张抚国安民休养生息,对于地区建设最适合不过了。如果让他施政自然会大大促进社会进步;第三贾诩作为一个新人刚刚投靠关羽不久,当然贾诩也是刚出道不久,将他放在这样一个岗位上历练,对于他能力的塑造大有裨益,这也是给人才一个成长锻炼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现实中不断的锻炼历练担当有了一番阅历和经验才能担当重任,将贾诩放在这样一个位置上足见关羽对他的器重,未来关羽希望他能挑起大梁担当重任,基于以上考虑关羽选择了贾诩。

至于留下大将张辽这也同样经过关羽认真思量的,张辽作为沙场宿将武力过人深谙谋略,这是一个文武兼备的难得人才,可以说有勇有谋,既有不凡的武力又善于攻守防备,还有就是张辽一直在并州一带活动,这并州跟西凉的情况尤其是自然地理多有相似,张辽适合这样的环境,张辽在并州时经常与外族势力打交道,对于民族之间的事务还是十分在行的,将张辽留在西凉关羽放心,最起码的张辽可以担当起西凉的防务,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敢轻易冒犯,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张辽深得关羽的信任,自从张辽投奔自己以来跟随自己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可谓是不离不弃忠心耿耿,久经考验的张辽自然而然成为了关羽的亲信,将他放在这里一旦有变张辽可以临时处置不至于背叛自己。

第三个放在西凉的人物张既,是自己曾经的结拜兄弟,张既在冯翊担当郡守之职多年,将冯翊治理的井井有条,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从这一点来看张既很有治理的才能,善于发展地方经济,对于农业发展、社会稳定都有一套经验,冯翊作为三辅重镇,也是一大郡,人口众多,有着大郡治理经验的张既同样也能担当起发展西凉的重任,尤其是对于西凉经济的振兴,让张既来西凉工作就是看中他这一点,张既作为自己的把兄弟自然也是忠心耿耿,他本身也是个忠义之人,这一点让关羽也十分放心,当然为什么作为三辅重臣安排到西凉工作,这也有着关羽的考虑,一个领导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主政时间长了。门生越来越多,势力逐步扩张,这样容易产生问题和矛盾,所以对于这样的干部要经常交流、轮换岗位。有利于干部的成长也避免了腐败的滋生,张既在冯翊这么多年,将他调离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至于为何要把杨秋加上去,这也有着关羽的考虑,杨秋身在西凉多年,对于西凉的情况比较熟悉,可以说是西凉通,通晓各方面的情况,掌握西凉的风土人情社情自然地理的方方面面,当然杨秋在西凉也有着一定的声望。毕竟在西凉这么多年积累了不少人脉,杨秋为人也十分精明,让杨秋继续留在西凉就是让他协助以上三人工作,协调各方面的事务,说得不好听点这就是个马前卒。对于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杨秋可以及时协调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杨秋就是协助上述三人的,杨秋这个人不容小觑是一个小有野心的家伙,所以绝对要限制他的权力,防止他在西凉生变,这一点关羽已经考虑过了。对于杨秋关羽还是比较提防的,如果他留在西凉也就是个副手,不能担当主帅的角色,这是关羽早就考虑过的。

经过通盘考虑关羽选择了上述四人留在西凉,而眼下只有张辽和杨秋身在西凉,而贾诩和张既尚在长安。关羽做了这个决定很快在西凉召开了扩大会议,他将西凉的各郡守全部召集到了凉州,在凉州府关羽召开了这个扩大会议,当场宣布:鉴于西凉地广人稀,事务纷繁复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凉重地饱经战火,风光不再为了全面振兴西凉,重启丝绸之路,发展农业经济繁荣商贸,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经过上面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对西凉的人事做出调整,决定任命张既为西凉牧统揽西凉各项事务,并上报朝廷报天子陛下审批;贾诩为西凉刺史;张辽为中郎将领镇西大将军总揽西凉防务;杨秋为中郎将协助上述人等开展工作;这是对西凉人事作出的暂时调整正式任命还要等到圣旨下来方可,不过西凉各郡暂且按这个决定执行不得有误!

这项决定刚刚宣布完毕,各郡郡守纷纷拜贺在地俯首称臣,宣誓服从这个安排决定,由此西凉已经完全回归到关羽手上,关羽切实实现了对西凉的管辖,张辽闻听了这个决定着实有些意外,之前关羽根本没跟他打招呼就突然来了个这么决定,张辽有些想不通这么多将领为何唯独让他留在西凉,遂找到关羽陈述缘由,张辽谓关羽道:“主公为何要将我单单留在西凉?吾想不通!”

关羽见张辽不解遂将留下的缘由一五一十的跟张辽做了一番交待,最后叮嘱道:“文远且要明白吾之用意,用心把西凉的事情办好啊!吾对你可是殷切的希望啊!”

“将军放心!文远定不负将军之意!将西凉的事情办好向将军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张辽当即承诺道。

关羽拍了拍张辽的肩膀接着嘱咐道:“你主要是担负西凉的防务,军务的事情是你主抓的重点,努力做好边境的防御工作,节制各郡的兵权,当然也要配合好张既的工作,你们是一个领导集团要努力搞好团结共同奋斗,千万不要离心离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