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大秦帝国风云 > 2、馆舍遇刺幸脱免

2、馆舍遇刺幸脱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暮色降临,咸阳的街道逐渐空旷起来。

咸阳北城兰池宫附近,有一处普普通通的民房,它接壤闹市却僻静清幽,毫不起眼。

“呜--”一阵低沉、短促的鸽哨传来,一只信鸽飞抵民宅上空,盘旋落在矮墙上。

一个男子快步上前,捉住信鸽,回到室内。

他从绑在信鸽腿上的竹管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密实的帛书。

帛书上写着:父兄安好,家报平安。

男子迅速取来一个陶制水盆,将一些药粉搅拌其中,然后把帛书放置水中。

少顷,男子捞出帛书,甩甩水迹,凑到烛火下观瞧。

帛书边缘逐渐显示出绯红的字迹:楚人李斯入秦,此人尝参与兰陵会盟,可能会给我在秦人员带来巨大威胁。立即转移,切断原有一切联系,停止活动,暂时隐蔽。另速诛杀此人!--落款是奇特的山字印符。

先秦时代,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是不用灯火的。夜里必须照明,一般是使用油脂浸润棉条做成的油灯,用燧石打火引燃。蜡烛是使用石蜡制成的高级物品,一般只在王公贵族家庭使用,民间还未普及。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朝时南越向高帝进贡的贡品当中有蜡烛,有说法认为当时在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君王赏赐给侯爵以上的官员、上品官员以蜡烛,说明当时的蜡烛极为稀少。南北朝时期蜡烛稍微应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唐朝时也记载了在晋州上贡时的贡品当中有蜡烛,另外唐朝的官员还专门设置一个官员来管宫廷蜡烛。宋朝记载有当时和西夏的边境贸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蜡烛。蜡烛作为外贸、对外交换的一种贵重物品,说明虽然当时用的比较普遍,但还是比较珍贵的。到了明清以后,蜡烛才渐渐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男子阅后立即烧毁信件,吹熄了烛火。

李斯,这个先秦“克格勃”的开山鼻祖,已经缓缓起步了。先秦时代秦国也在六国派有侦探,但管理、组织很不专业,效能低下、侦查技术含量不高、目标不明确,所担负的任务范围也狭窄,最重要的是缺乏政治理论的指导,也就没有相应周详的训练和执行计划,还远远称不上是“国之耳目”。

李斯的企图是:不但要组织起一只耳聪目明的“国之耳目”,监测敌国、内臣。还要打造一把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国之利剑”,直接效命于君王,成为控内制外的王权工具。

但他还没有正式上任,生命就已经陷入危急之中!

李斯、吕不韦与华阳太后商议一番后,两人步出长乐宫。

吕不韦:李斯,你现住何处?

李斯:在东胜客栈。

吕不韦:那里就不要去了,你随我同车先回相府,明日就同我去军营一起选拔人手。

李斯:那样最好。

李斯对秦重说:你速去馆驿,收拾好行李,转往吕公府邸。

这时,一个宦官气喘吁吁地跑来:吕公留步,太后宣你入宫议事。

吕不韦只得跟李斯告辞,返身再次进宫。

李斯也只好对秦重说:那我等就齐去馆驿吧,有事明日再办。

李斯回到馆驿,天色已晚。忙碌一天,肚里饥饿难忍,用过饭食后,又疲惫不堪,在卧榻安歇。

秦重在一旁整理着行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